当孩子说“我今天不开心”,家长是否想过:这份“不开心”是像乌云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还是像刺猬的刺一样扎得人难受?情绪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地藏在每个孩子的心里。7月5日起,“隅•见——对于美,孩子们有话说!”展在苏州美术馆展出,配套展览特别推出三期“小义工导赏+情绪自画像”公教活动,以艺术为桥,带孩子们探索情绪的“双面性”,学会用画笔“翻译”内心的感受。
本系列活动工具由苏州美术馆免费提供,每场招募10组亲子家庭参加,未成年人年龄需在8周岁以上。
情绪不是难题,是艺术的起点
本系列活动聚焦儿童情绪管理与艺术表达,结合“隅•见”展览中“孩子眼中的美”主题,通过“认知-探索-创作”三阶体验,帮助孩子建立对情绪的正向认知。首先在小义工的导赏下,欣赏“隅•见”展览中小朋友的作品,感受其中的情绪表达。之后的《情绪自画像》活动设计兼顾趣味性与专业性:从“情绪两面性”小剧场分辨“开心时的蹦跳”与“开心时的安静”,到用“事件联想”梳理“今天为什么生气”;从“情绪盲盒”触摸不同材质(毛绒、砂纸、亮片)模拟情绪的“触感”,到赏析马蒂斯的鲜艳色彩(代表热烈)、梵高的旋转笔触(代表热烈与焦虑)、蒙克的扭曲线条(代表痛苦)……孩子们将在互动中理解:“原来情绪可以用颜色、线条、质感来‘说话’!”
每个情绪,都值得被“看见”
活动最核心的环节是“情绪自画像”创作。孩子们将结合前面的探索,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情绪画。不要求“画得像”,而是鼓励孩子用最本能的方式表达——比如用黑色漩涡表现“烦躁”,用彩虹色块表达“惊喜”。最终,每幅画都是一份“情绪档案”,记录孩子当下的感受与思考。
亲子共学,学会“听”情绪
本系列为亲子参与活动,家长可陪同孩子完成创作,并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如何通过孩子的画读懂他们的情绪?怎样用更温和的方式回应孩子的“不开心”?
展览不仅是美的展示,更是教育的场景。苏州美术馆希望通过这类活动,帮助家庭建立更顺畅的情感沟通,让“美”成为连接亲子关系的纽带。
活动信息
亲子工作坊:“隅•见——对于美,孩子们有话说!”跨学科美育浸润计划实践暨多校联合青少年艺术展配套公教之《小义工导赏+情绪自画像》
活动时间:
第一场:7月6日(周日)14:00
第二场:7月13日(周日)14:00
第三场:7月20日(周日)14:00
活动地点:苏州美术馆7号展厅、前厅(人民路2075号)
招募人数:每场10组亲子家庭
年龄要求:未成年人需在8周岁以上
预约方式:活动均采用“成长苏州”平台进行预约,首次登录“成长苏州”平台的用户需注册未成年人用户信息后方可预约活动。
友情提示
本系列三场活动内容一致,请勿重复报名不同场次。
活动场地有限,每场活动一组亲子家庭限报一个名额(成长苏州平台一个未成年人名额由一名家长陪同参与)。
活动名额有限,为保证活动质量,请预约成功的小伙伴,携带好学生E卡通,活动当天在苏州美术馆前台打卡,经验证预约信息后至负一楼展厅集合。活动需在开始前一小时至活动结束时间段内签到,若报名未到、漏签到一次,将根据“成长苏州”平台规则被拉入黑名单,敬请谅解。
如有其他疑问请致电18616587460曹老师或65816230美术馆前台(非工作时间由值班人员记录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