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百年经典 赓续红色血脉——第五届中华名人名篇朗诵会精彩纷呈

       2021年10月23日晚7点,“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第五届中华名人名篇朗诵会”在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剧院举行。现场围绕着“心声嘹亮”、“信仰如磐”、“赤潮澎湃”三个篇章,丁建华、李立宏、陆洋、陆澄、刘家祯等7位知名表演艺术家与第五届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的荣誉选手同台诵读。朗诵会通过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同步网络直播,吸引了147.6万余人次同时在线观看。


丁建华、李立宏、陆洋、陆澄、刘家祯、戈弋、傅国等共同朗诵《走过百年 我们再出发》


       “两弹一星”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的《我的百岁人生之路》,在陆洋的倾情演绎下,令观众们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秉持科研报国之志不懈奋斗,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邓颖超1923年发表在《朝霞》上的新诗《感怀》,把观众拉回那个风雨飘摇、苦难深重的年代,展现出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声声誓言、一个个场景、一段段影像,穿过岁月,直抵人心。


语言表演艺术家丁建华朗诵《爱情的故事》


朗诵表演艺术家李立宏朗诵《人民万岁》


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陆洋朗诵《我的百岁人生之路》


上海市朗诵协会会长陆澄朗诵《这一天——201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


上海市朗诵协会副会长刘家祯朗诵《向困难进军》


朗诵表演艺术家戈弋朗诵《钢铁哨兵——献给守岛英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


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傅国朗诵《周恩来的愤怒》


       无论初赛、复赛、决赛,《我歌唱》都吸引了众多选手争相诵读,它的创作者是年仅21岁就牺牲在去前线采访路上的唐崇侃烈士。朗诵会创新采用舞台现场和场外视频互动的联诵形式呈现该篇目。与我们远隔重洋的海外选手刘学丽,和来自四地各行各业的参与者们,通过视频远程加入了这场演出。“互联网+”技术最大限度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面,展现了“中华名人名篇诵读活动”的普及度和影响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师生荣获“圆梦”称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专家委员会专家陆洋为获奖师生代表程大为教授颁奖


语言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丁建华为获得“追梦”称号的程婉菲、王珊珊颁奖


影视配音艺术家、朗诵表演艺术家李立宏为获得“筑梦”称号的赵紫菲、张宇欣颁奖


现场颁发特别参与奖


现场颁发优秀组织奖


       现场,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分别与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海市朗诵协会、江苏省朗诵协会成立共建基地,拓展全民文化艺术素养提升的服务形式,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联共享,深度展现江南文化之美,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分别与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海市朗诵协会、江苏省朗诵协会成立共建基地,现场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傅国、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黄一庆、上海市朗诵协会会长陆澄、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红霞共同为共建基地揭牌


       本次朗诵会是自4月19日启动的第五届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的收官演出,也是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名人馆)联合安徽名人馆、重庆历史名人馆、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杭州名人纪念馆)共同主办中华名人名篇诵读活动的第五年。自2017年以来,四地名人馆每年精选100首名人名篇,从杜甫、岳飞、林则徐们深切的家国情怀,到邓稼先、王淦昌、钱七虎们的科学家精神,名人名篇中传递出的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滋养着每一个人。通过吟诵,参与者们仿佛打开了与古今圣贤对话的时空隧道,不断汲取着奋勇前进、续写华章的力量。


“追梦”称号获得者程婉菲朗诵《我们在延安的故事里成长》


“追梦”称号获得者王珊珊朗诵《感怀》


“筑梦”称号获得者赵紫菲、张宇欣朗诵《我歌唱》

© 2014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苏ICP备12000510号
开放时间
点击查看
中心地址
苏州人民路2075号
联系电话
0512-67280798
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