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元化新: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毓元”展开幕

       7月10日,即第三个“苏州科学家日”,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市名人馆)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推出的“寻元化新: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毓元”展在苏州美术馆拉开帷幕。苏沪两地主办方与谢院士亲友、本次展览支持单位的嘉宾们,以及江苏省苏州中学校、苏州市大儒实验小学校的学生们一同观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先生,上海药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叶阳先生观展


谢毓元院士之女叶家苏女士在展厅接受采访


谢家宾先生与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学生合影


       本次共展出手迹手稿、老照片、实验装置、化学仪器及模型、证书证件、古籍报刊及其他实物原件,以及成绩单、同学录等珍贵文献资料385件(组),大家在这些展品中感受谢院士躬耕科研七十载、硕果累累的科研人生,以及谢家三杰“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在当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红霞女士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展览是继“清芬可挹:两院院士顾诵芬”“奋楫笃行:‘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院士”专题展后,苏州市名人馆推出的第三个院士专题展。希望用美的艺术语言生动叙述科学家们为祖国繁荣富强,主动肩负历史重任,做出的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也希望凝聚着老一辈科学家优秀品质和时代精神的展品,能够让更多青少年找到人生航标。




       谢院士的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先生,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叶阳先生,回顾了谢院士在药物所七十年的科研历程,及身为所长、开拓布局的贡献。陈凯先院士回顾工作中曾得到谢院士的指导和帮助,他感慨道:“有机会聆听谢先生的教诲,给我的印象和教益是终生难忘的。”“谢先生始终以他的睿智、经验和威望,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每念及此,我从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叶阳先生说:“谢毓元先生药海求索、毕生奋斗,树立了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和科学报国为人民的光辉典范,将激励一代又一代药物所人和科技工作者,为我国新药创制等科技事业发展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化党总支、药化二支部书记、研究员杨春皓先生是谢院士的学生及接班人,他分享了与谢先生相处的点滴:“他评阅论文的特点一是快,一目十行;二是细,从错别字、遣词造句,到图谱文献,先生一一核对。一本论文评阅完,常常看到夹了很多批注的白色纸条,甚至连参考文献中极细小的日文拼写错误都给指出来。先生的严谨、细心和博学给我们这些学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科研上“严肃、严格、严谨”的谢院士,在生活中十分平易近人。“一点没有大科学家的架子。”“他能时刻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谢毓元院士之女叶家苏女士深情回忆道:“无论父亲在外成绩有多么辉煌,他从不炫耀,在家里也不提起。”“父亲是我的百科全书,无论天文、地理、历史、外语,只要我有问题,第一想到的就是向父亲求证。”“父亲也是我的人生导师。他希望我们以自己的能力服务于社会,而不是靠着他。”“他的正直、谨慎、敬业、勤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激励、鞭策我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谢毓晋先生长子、中共苏州市委原副书记谢家宾先生追忆了“谢氏三杰”。谈及菉葭巷谢氏的家学渊源,他说:“严格的家教、开放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科技发展有机结合,造就了这个家族的兴旺。” 谢家宾先生讲述了父亲人生中的重要片段,展现了这位微生物免疫学家爱国爱民的忠贞情怀、严谨认真的科研精神、热情豁达的生活态度。他表示:“今天我们在此纪念的谢毓元、谢毓寿、谢毓晋,只是千千万万老一辈科学家的代表。这些科学家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永在。”


       谢毓寿之女谢家仪女士专程从北京发来手书,致敬和缅怀父亲及两位伯父。回忆起小时候,她写道:“不管父亲多忙多累,只要在家,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他房间的灯就亮了,可以听到父亲在小声读英文文献。每天如此,从不间断。父亲这种勤奋努力、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潜移默化,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她还分享了父亲对自己的教导:“与人为善、宽厚大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有德于人,不可不忘也;人有德于己,不可得而忘也……”



       谢院士求学母校的代表也出席了见面会。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副主任、有机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姚英明先生表示,谢院士是东吴大学的杰出校友,谢院士的指导和帮助,为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原副校长、校史研究室主任丁云衍先生回忆了多年前与谢院士的交往,感慨谢院士的谦逊令他印象深刻。他讲述了在此次支持名人馆搜集资料过程中,在学校校史老档案中幸运地找到谢院士高中成绩单和初中同学录的经历,以及谢院士苏州中学毕业证书背后所传达的苏州文化教育人士在特殊时期的志气、骨气和必胜的信念。苏州中学上海校友会秘书长张庆文先生分享了多次拜访谢院士的经历,告诉大家谢院士乡音无改,故乡情、母校情令人动容。苏州市大儒实验小学校校长张丽君女士说,作为苏州的百年老校,谢院士童年在大儒的学习经历和之后的科研奋斗历程,是激励孩子们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最后,苏州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孙中旺先生讲述了1998年,谢院士与谢家后人共同将珍藏的207种2035册古籍无偿捐赠给苏州图书馆。他回顾道,在2006年,谢院士曾专程到访苏州图书馆,向他讲述起幼时阅读父亲藏书的趣事,以及这些书籍在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孙中旺先生表示,这批古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二十多年来,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优秀的精神食粮。谢院士情系桑梓的精神,值得我们弘扬。目前,这批古籍的一部分正在本次展览的“义方育英才”版块展出。


       展览将持续至8月28日。期间,苏州市名人馆将携手各方,开展科学文化研学活动,带领青少年了解药物的研发,参与化学小实验,了解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名人馆志愿者还将和苏州市大儒实验小学校的小讲解员一起,为观众讲述谢氏三兄弟的成长故事,学习和传承“菉葭巷 谢家里”的优良家风。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 2014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苏ICP备12000510号
开放时间
点击查看
中心地址
苏州人民路2075号
联系电话
0512-67280798
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