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我与祖国共成长——第六届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正式启动啦!


       由安徽名人馆、重庆历史名人馆、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苏州市名人馆联合举办的“喜迎二十大我与祖国共成长——第六届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正式启动啦! 


       本次大赛是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安徽、重庆、杭州、苏州四地名人馆在以往五届成功开展的基础上,举办第六届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四地名人馆围绕本地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汇集成为“百篇”名篇,供青少年参赛选手诵读。


       活动以“喜迎二十大——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旨在加强广大青少年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他们与祖国共成长、用青春担使命,展现新时代青少年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


报名条件

1.参赛对象为全国中小学生(个人或组合)。

2.参赛作品需为真人朗诵,声音洪亮,口齿清晰。

3.报名参赛的选手仅需在线填写真实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信息。(注:联系方式仅用于晋级等重要赛事通知,并且是我们联系您的唯一方式,请确保有效、畅通。)


报名及参赛方式

本届大赛采用线上报名参赛的方式。选手可以通过大赛专题小程序、安徽名人馆微信公众号子菜单“诵读大赛”、大赛专题网页任意一种官方平台(以下简称“大赛平台”)报名参赛。


1.长按识别小程序二维码即可参赛



2.关注安徽名人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子菜单“诵读大赛”



3.点击网址跳转大赛专题网页

https://ah.ifeng.com/c/special/8J3qMSRqFNY


大赛赛程

本届大赛自2022年9月开始,至10月结束。由活动预热、诵读大赛、线下展演三个部分组成。

(一)活动预热

即日起,大赛平台正式上线。选手可在线浏览“章程”、“百篇”等栏目,为参赛做好准备。

(二)诵读大赛

分为初赛、线上投票、专家评审三个环节。


1.初赛

上传作品时间:9月5日—9月20日

参赛选手完成注册报名后,从“百篇”中任选一篇目诵读,通过大赛平台在线录制音频,或上传已录制完成的音频文件,同时所有已通过主办方审核的初赛参赛作品应即刻开启投票通道。


2.线上投票

网络投票时间:9月22日—9月25日

进入投票通道的初赛作品将在规定时间内接受网民进行投票,每个微信账号每天可供投3票,如若发现使用恶意刷票软件和BUG的行为将会被取消参赛资格。后台将实时刷新数据,得票数量累计排名前60位的参赛作品,视为成功晋级。初赛晋级公告将于初赛结束后第一时间在大赛平台发布,并向晋级用户发送短信提醒。本赛段的投票排名将在专家评审阶段全部清零,不作为专家评审依据。

注:每个IP每天有3次投票机会,但对同一个参赛作品,仅有一次投票机会。


3.专家评审

(1)评选方式:五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投票前60名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分,根据诵读作品的语言表达、朗诵效果等评分项目统一标准打分,选手成绩满分为100分,计分采用去掉1个最低分、去掉1个最高分,取其余3位评委老师平均分的方式计算得分。

(2)根据评审得分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0名。

(3)选手成绩排名于专家评审结束后第一时间在大赛平台发布。


(三)线下展演

时间:预计10月15日(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地址:安徽名人馆广场(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云谷路303号)

拟邀请知名播音、表演艺术家担任嘉宾,与获得荣誉选手同台表演,并进行网络直播。如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延期开展。


荣誉设置

l一等奖2名:资助3000元人民币/人(税前)

l二等奖4名:资助2000元人民币/人(税前)

l三等奖10名:资助800元人民币/人(税前)

l优秀奖20名:资助200元人民币/人(税前)

以上荣誉获得者,均有机会被邀请出席朗诵会,并将有机会与知名播音、表演艺术家同台表演。


参赛须知

选手参加本届大赛的行为视为已同意并遵守如下规定:

1.参赛选手应许可大赛主办方享有如下权利,并放弃获得含肖像权以内的报酬的权利,具体如下:

(1)对参赛选手的表演进行录音录像,并制作参赛选手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

(2)通过广播、信息网络、新媒体等各种方式向公众传播参赛选手在本次大赛框架内的表演活动;

(3)用于非商业性宣传推广用途使用参赛选手的肖像和姓名。

2.参赛选手应配合工作人员,自觉遵守比赛秩序。


大赛联系方式

活动咨询电话:0551-69127617(周二至周五9:30-16:30)

平台技术支持:17719498036


本届大赛解释权归安徽名人馆所有


© 2014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
苏ICP备12000510号
开放时间
点击查看
中心地址
苏州人民路2075号
联系电话
0512-67280798
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