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下发通知,公布了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优秀团队、服务标兵名单。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农村文化服务‘1+N’服务体系项目”入选示范项目。
近年来,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形成了农村文化服务“1+N”服务体系,有效驱动了“三下乡”服务持续创新、提质的循环体系,凸显了苏州市“三下乡”基础和特色,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全国产生了较强的综合示范带动效应。
打造“三下乡”“1+N”服务体系模型
夯实农村特色文化服务基础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通过“家在苏州”服务品牌坚持开展农村文化服务,形成了“1+N”服务体系模型。“1”是指以“三下乡”“家在苏州”为主体的服务载体,“N”是指服务主题、服务对象、服务品牌、服务方式等多个服务创新机体。
由苏州市文化馆开展的服务主题包括新农村文化建设、强国复兴有我、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服务对象面向农村居民、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服务品牌涵盖了“家在苏州·我们的节日”“家在苏州·情满水城”“家在苏州·艺往情深”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子品牌。各类服务品牌贯穿全年、覆盖四季,面向新农村和农民群体开展弘扬主旋律的节庆文化传播;侧重提供展示舞台,引导农民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唱大戏、当主角”,推动艺术融入农村日常生活;服务方式注重线上线下相融合。近年来累计为农村社区提供演出、展览、培训服务千余场,直接服务农民群众近百万人次,形成并夯实了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新农村特色服务基础。
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
打造农村系列主题文化服务
结合苏州市农村文化工作实际,由苏州市文化馆通过文化志愿服务、文艺小分队、流动展演、赛事活动等形式,将农村文化服务与“学党史”、“强国复兴有我”、“喜迎二十大”等主题相结合,大力弘扬江南文化,组织优秀群众文化作品展示至社区农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讲述党史,为农村党员送上精彩的流动“艺术党史课”。
组织开展农村文艺作品的创作帮扶。创作的反映新农村建设题材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将群众文艺创作和农村文化惠民服务相结合,组织获奖作品参加全省巡演,在半年多时间内演出100余场,走遍了全省13个地级市的乡镇街道;以文艺小分队形式共组织超300场苏州市群文优秀作品进社区、乡村开展惠民展演,足迹遍及了苏城各地。
关爱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精神文化需求,常年组织文艺骨干赴学校、工厂、社区开展艺术培训和辅导服务。2021、2022年组织专家志愿团走进乡镇、农村,累计为70支团队、近4000名农村文艺团队骨干提供专题培育辅导。
创新服务渠道体系
“双引擎”模式打造农村数字文化赋能体系
持续注重用数字形式赋能价值,利用“数字文化馆”,采用“文化+互联网”模式,在创新“三下乡”服务业态、服务体验、内容供给等方面打造农村全民艺术普及线上、线下“双引擎”。
率先在国内推出“品蘇”慕课,累计访问量逾123万人次,入选文旅部全民艺术普及“慕课”示范项目,成为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数字公共文化品牌。
突破传统的“送演出”文化惠民模式,通过网络赛事、网络直播、艺术U课、线上才艺秀等方式,将文化用数字形式传播到乡村,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生命力。2021年举办了市民网络红歌大赛,2022年举办了市民广场舞大赛、青少年街舞大赛。通过各大数字服务平台,推出云展演、云展览、云课堂、云美育等数字文化服务,2022年累计发布200个艺术提升线上导赏、课程数字资源,年线上服务120万人次。广大农村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即时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艺术成果,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有力地推动了苏州市新时代农村文化工作创新发展。